第五十六回
作者:许慕羲第五十六回兴冤狱皇后修行生太子贤妃正位却说刘婕妤怨恨孟后,要想把皇后除掉,一则报怨,二则可夺中宫的位置,日夜与太监郝随和几个心腹内侍计议,只是没法下手,只得且等机会。过了些时,孟后之女福庆公主,偶得奇疾,医官诊治,绝无效验。孟后有个姊姊精通医理,从前孟后生产患病也是这位姊姊治好的,因此,时常出入禁中,绝无避忌。近来为了宫内人多口杂,恐犯嫌疑,所以长久没有进宫。孟后因公主病重,也顾不得这些事情了,便去召她进宫,代公主治病。哪知请了前来,服药下去,也如汤沃石,毫无起色。
孟后之姊焦急起来,遂出宫去打听有何名医,好请来替甥女医治。有人对她说:“京城里新来了一个道士,善能书符治病,大有起死回生的妙术,一经他手没有不好的。”她正在穷极无法之际,也不计及利害,便去向道士求了一张符,又问明了使用的方法,带进宫来,向孟后说道。孟后不待言毕,即大惊道:“这事如何使得?姊姊出入宫中连禁例也不知么?宫里最忌的是巫蛊咒诅。从古以来,因此被诬的,不知凡几,哪能像民间这样的随意画符念诅呢?倘若被人知道,进起谗言来,如何得了!快快把它收藏起来才好。”她姊姊也醒悟过来,忙道:“收藏起来也不妥当,既有这样重要关系,我拿进宫时,已有许多人瞧见,现在,左右服侍的宫女、太监也都知道,万一传说出去,反倒弄假成真了;况且我闻得近来宫廷里面和你不对的人极多,正想寻事捉弄你。倘若收藏起来,岂不是无私有弊么?不如索性在皇上面前陈说明白,倘有罪责,是我拿进来的,由我出面承当便了。”孟后也深以此言为然。
恰巧次日,哲宗驾临中宫,孟后便将原委禀明,哲宗却毫不介意道:“这也是人之常情,她无非爱惜甥女,求其速愈,所以如此。”孟后听了,忙命内侍取过符来,当面焚毁,总以为心迹已明,可以无事了。谁料宫中已谣诼繁兴,说是皇后善用厌魅的方术。偏又遇着孟后的身体不舒服,孟后的养母德宜夫人燕氏,要替女儿祈祷。便约了三藐庵女尼法端,在庵内诵经拜忏,替孟后祈福消灾,早生太子。法事还没有完毕,早为刘婕妤所知,便令人去和章惇计议,叫他奏明哲宗,只说孟后怀有异心,用妖人咒诅。章惇本与刘婕妤联络一气,又经婕妤许他正位中宫以后,保管累世富贵。章惇又因深恨宣仁皇后,也要除去孟后,宫中没了见证,就可以诬蔑宣仁,以报前仇,所以听了这话,正中下怀,便一力担承此事,并嘱婕妤在内暗助。当日晚上,哲宗进宫,便由太监郝随,奏称中宫施行厌魅,防有内变。哲宗尚不甚相信,到了次日早朝,章惇又奏说皇后在三藐庵做法事,心中不禁犯疑,即命皇城司,至庵内捕逮宦官宫妾三十余人,命内押班梁从政,与皇城司苏珪审讯。梁、苏二人,内受刘婕妤的嘱托,外面又有章珪指使,竟致滥用非刑,尽情榜掠。孟后驭下,素来宽厚,宦官宫妾感念其恩,甚至断肢折体,也不肯妄扳孟后。苏、梁二人,偏要他们诬供。
这些人也就反唇相讥,骂个痛快。梁、苏二人大怒!竟令割舌,到了结果,仍是没有口供,只得由粱、苏二人捏造口供,复奏上去。哲宗诏令御史董敦逸,覆铭罪囚。敦逸奉旨提讯,见罪人登庭,都是奄奄欲绝,不能发声,此时触目生悲,倒觉握笔难下。郝随怕他翻案,亟去见敦逸道:“你可知此案来历么?恐怕救不成他们,连自己的性命也保不了。我劝你还是为自己子孙家族打算打算吧。”敦逸经此一吓,畏祸及身,只得昧了良心,照着原谳,复奏上去。哲宗遂下诏废孟后,令出居瑶华宫,号为华阳教主,玉清静妙仙师,法名冲真。
其时为绍圣三年,孟冬之月,天忽转暑,阴翳四塞,雷雹交下。董敦逸自觉不安,又上书自称奉诏录囚,仓猝复命,恐致有误,得罪天下后世,请复派良吏,再核真伪,然后定谳。哲宗览毕道:“敦逸反复无常,朕实不解。”次日临朝,谕辅臣道:“董敦逸无状,不可更居言路。”曾布道:“陛下因宫禁重案,由近习推治,恐难凭信,故命敦逸复讯。今忽贬录问官,如何取信中外?”哲宗乃止嗣,亦自悔道:“章惇误我,坏我名节,因此中宫虚位,一时不闻继立。”刘婕妤以为盂后既废,自己总可册立为后,眼巴巴的盼望多时,只博得晋封一阶,升为贤妃。
贼臣章惇,又以罗织元祐党人为事,把吕大防、刘挚、苏辙、梁焘、范纯仁,都充废岭南;韩维等三十人,一概贬官。
大防年纪已老,受不起辛苦,押释到信丰,便已死了。刘挚、梁焘,均至配所,忧劳成疾而亡。惟范纯仁整装就道,怡然启行,僚友说他好名。范纯仁道:“我年将七十,两目失明,难道甘心远窜么?不过爱君本心,有怀未尽,若欲避好名之嫌,反恐背叛朝廷,转致罪戾了。”既至贬所,怡然自乐,所以还得保全。章惇又说程颐与司马光同恶相济,发往涪州,交地方官看管。蔡京等竭立附和,甚至说梁焘、刘挚有意谋反,非夷灭九族不可。哲宗道:“元祐党人,何至如此?”蔡京道:“他们并非没有这心,不过没有露出形迹来就是了。”本因梁焘、刘挚已殁,反将两人之子,贬管岭南。章惇还恐元祐党人有一天翻过身来必要报复,便无日无夜的与蔡京、郝随等一班奸人商量永绝根株之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连宣仁皇后也打下来才好。但是,这样大的题目,总要捏造些凭据出来。遂令郝随到宫内去放谣言,说哲宗幼年时候,太皇太后屡次要加以危害;后来元祐年间又与司马光谋废立,现有当日太皇太后面前的亲信太监,曾经目睹,可作为凭证。章惇即启奏哲宗说:“当日宜仁皇后面前的太监,现存的只有陈衍、张士良二人。陈衍因犯了罪,废贬朱厓,一时不能前来;张士良现在郴州,可以立时召来。”哲宗准奏。不久张士良果然奉命到京,章惇恐他不肯附和,不令进宫见驾,令蔡京、安惇先行讯问。蔡京、安惇高坐堂上。在旁安设了刀锯鼎镬,装出非常严厉的模样,方传张士良上堂,大声问道:“你肯说一有字,便可复还原职。”说着,即将诰敕等件,从袖中取出,置于案上道:“立即把诰敕付你前去上任。
倘若说一无字,又指着旁边的刀锯鼎镬道:“请你试尝这个滋味。”张士良仰天大哭道:“太皇太后不可诬,天地神祇不可欺。士良宁甘受刑,不敢妄供。”蔡京、安惇百般威吓,士良抵死不从。蔡京等无法可施,只得奏称陈衍、张士良离间两宫,驱逐从龙内侍刘瑗等十人,有意剪除人主腹心羽翼,谋为大逆,例应处死。
哲宗神志昏迷,居然批准下来。
章惇、蔡京,遂擅似草诏,进呈御览,议废宣仁为庶人。
哲宗本有不满宣仁之意,要想照议施行,又觉得心内不安。正在那里踌躇不决,却有两个宫女知道这事,念及宜仁太后在日的好处,心内不觉伤感,都走到廊外去拭泪。有个太监李成仁,从廊前经过,一眼瞧见,使问二人何事伤心,二宫女就将原委说明。那李成仁是受过宜仁恩典的,倒也很有见识,便道:“既是如此,你们空白哭泣有何用处,可趁诏书尚未盖玺,速去启知太后,就可以有挽回了。”两个宫女连称有理,便匆匆的跑进隆祐宫内,谁知太后正因发了肝胃痛的旧病,睡卧在床,两个宫女如何敢去惊动,只有抽了口冷气,回转身来要想退将出去。不料太后并未睡着,早已看见两人急匆匆的前来,又复退回,遂即喝问:“有何事故如此惶遽?”两个宫人只得止步跪下,把这事奏明。太后听了,不免伤感,说道:“这不是反了么?”便从锦被内坐起,命两个小太监搀扶着,要亲自去责问哲宗。早有左右的宫女、太监,一面劝慰太后不可出外,一面飞也似的,去传哲宗。
哲宗听说太后发怒,也觉惊惶,连忙跑进宫内朝见太后。太后一见面就问道:“听说廷议,拟废太皇太后为庶人,有这话么?我昔日侍崇庆宫,天日在上,哪有废立的遗言?我因为发病,睡卧在床,猝闻此事,令我心悸。我原不应干预外事,但宣仁在日,待官家何等慈爱,今且如此,它日尚有我么?
何不趁我在着,一并废了,免得日后费事。”说着,既怒且悲,不觉泣下。哲宗初时满面陪笑,连称不敢,此时见太后这样,也就流下泪来,连忙亲自扶了太后,仍旧送她睡下,自己坐在床前想道:“太后从没有这样发怒,此事定是虚诬,我险些上了章惇的当。况且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做子孙的可干的。”忙命左右将草诏取来,亲自撕碎,丢在火里焚毁了,方才告辞而出。郝随早已知道这事,忙去通知章惇、蔡京。两人还不甘心,次日早朝,又复具状,坚请施行。哲宗不待阅毕,已大怒道:“你们不欲朕入英宗庙么?”说着,将本章撕碎,掷于地上,两人方才不敢复提。过了两天,又换了一个题目,联络了许多党羽,请立刘贤妃为皇后。原来,刘贤妃自废了孟后,便日夕盼望册立,因为哲宗颇悔废后一事,所以蹉跎三载,未曾继立中宫。刘贤妃不胜觊望,格外献媚,终是没有消息。再嘱内侍郝随、刘友端,联络了章惇、蔡京,内外奏请,亦未见允。累得刘贤妃望断秋波,不胜忧虑。就中只有一线希望,乃是后宫嫔御,皆没有生育;若得诞一麟儿,中宫的位置,自然可以到手。果然天从人愿,刘贤妃已经怀孕,遂东祷西祀期得一子。到了十月满足,临盆分娩,居然生了皇子。这翻喜事非同小可,刘妃固是欢喜无尽,哲宗也快慰非凡!于是宫廷内外,皆请立刘贤妃为后,奏章竟至一日数上。哲宗遂命礼官备礼,册立刘氏为继后。
左正言邹浩,独上疏谏阻,说刘贤妃因与孟后争宠,以致废后,断不可以继位中宫。哲宗见了此奏,因面谕邹浩道:“这是前朝有过的,真宗立刘德妃不是如此么?”邹浩道:“祖宗德政,应该仿效的甚多。陛下未能仿行,乃独取及小疵,恐后世难免遗议了。”哲宗闻言,变色不答,及邹浩退出,心中觉得踌躇不决,遂将原疏发交中书,饬令复议。那立后废后一事,原是章惇一力主持,现在已经告成,平空里来了个邹浩要想阻挡,他如何容得?遂力斥邹浩狂妄,请加严惩。哲宗乃将浩削职除名,编管新州。尚书右丞黄履入谏道:“浩感陛下知遇之恩犯颜进谏,今反欲置之死地,从此盈廷诸臣,无敢与陛下再论得失了。愿陛下改赐善地,无负孤忠。”哲宗不从,反出黄履知毫州。
初,阳翟人田画,系前枢密副使田况从子,与浩友善。元符中,田画入京监城门,常向浩说道:“君为何官,此时尚作寒蝉仗马么?”浩答道:“待得当进言,勉报君友。”到得朝廷欲立刘后,田画对同僚道:“志完若再不言,当与绝交了。”
志完即邹浩表字,至浩得罪,田画已病归许邸,闻浩出京,扶病往迎。浩相对流泪,田画正色道:“志完太没气节了,假使你隐默不言,苟全禄位,忽然生了寒疾,五日不出汗,就要死去,何必岭海以外,才能死人呢?古人说的,烈士徇名,君勿自悔前事,恐完名全节的事情,还不止这一件哩。”邹浩爽然谢教。浩之母张氏,当浩除授谏官,当面嘱道:“谏官责在规君,果能尽忠报国,无愧公论,我亦喜慰!
你不必别生顾虑。”宗正寺簿王回,闻浩母之言,极为感叹!及浩南贬,人不敢过问。王回集友醵金,为浩治装,往来经理,且安慰浩母。逻卒以闻,被逮入狱。王回从容对簿,御史问他是否与邹浩同谋?乃慨然道:“不敢相欺,回实与闻。”遂诵邹浩所上奏疏,先后二千余言,狱上除名。王回即徒步出都门而出。哲宗自立刘皇后,自然十分欣悦。满朝人士,也都说刘后命好,应该要做皇后,所以早生贵子。哪知这个皇子,取名曰茂,不上两月有余,忽得奇疾,终日啼哭,饮食不进,竟尔夭逝。刘后正在悲悼,偏偏的哲宗又生起病来,好容易过了元符二年,至三年元旦,卧床不起,免朝贺礼,延到正月八日,遂即上崩,享年二十五岁。
总计哲宗在位,改元三次,阅一十五年。
哲宗即崩,向太后召入辅臣,议立嗣君,章惇抗声道:“依礼律而论,当立母弟简王似。”向太后道:“老身无子,诸王皆神宗庶子,不能这样分别。”惇又道:“若主立长,应属申王佖。”太后道:“申王有疾,不堪主器,还是端王佶罢。”
惇又大言道:“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曾布在旁呵斥道:“章惇未尝与臣等议,如皇太后谕,臣极赞同。”蔡京、许将亦齐声说:“合依圣旨。”章惇孤立无援,不能争执,只得默然无言,遂由皇太后宣旨,召端王佶入宫,在柩前即位,是为徽宗皇帝。群臣因请太后同处分军国重事,太后道:“嗣君年长,不必垂殿。”徽宗泣恳太后训政,方才允许。徽宗为神宗皇帝第十一子,母陈美人。神宗升遐,陈美人常守殿陵,以哀毁卒。
徽宗即位,追前为皇太妃,并前哲宗后刘氏为元符皇后。太后想起哲宗在时,谈到废皇孟氏,尝说章惇误我,坏我名节,因此要复孟后位号。恰巧布衣何文正,伏阙上书,言孟后无罪,遂复孟后位号,称为元祐皇后,入居宫中。授皇兄申佖为太傅,进封陈王;皇弟莘王封为卫王;封王封为蔡王;睦王偎为定王,特进章惇为申国公。
召韩忠彦为门下侍郎,黄履为尚书左丞。立夫人王氏为皇后。后系德州刺史王藻女,元符二年,归端邸,曾封顺国夫人。
于是徽宗御紫宸殿受百官朝贺。韩忠彦首陈四事:一宜广仁恩,二宜开言路,三宜去疑似,四宜戒用兵。太后览表,深为嘉许!又进龚夬为殿中侍御史,召陈灌、邹浩为左右正言。
安惇入阻道:“邹浩复用,如何对得起先帝?”徽宗勃然道:“立后大事,中丞不言,独浩敢言,如何不可复用?”安惇失色而退。陈灌劾安惇诳惑主听,妄聘私见,若明示好恶,当自惇始,乃出安惇知潭州。韩忠彦请召还元祐诸臣,乃遣使至永州,赐范纯仁茶药,传问目疾,并令徙居邓州。纯仁自永州北行,途次又接到诏命,授观文殿大学士,制词中有四语道:“岂惟尊德尚齿,昭示宠优;庶几鲠论嘉谋,日闻忠告。”纯仁泣谢道:“上果欲用我么?死有余责了。”乃抵邓州,又有诏促令入朝。纯仁乞归养疾,乃召范纯礼为尚书右丞。
苏轼亦自昌化军移徙廉州,再徙永州,更经三赦,复提举玉局观,徙居常州,未几病殁。苏轼为文,如行云流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当时号为奇才,惟始终为小人所阻,不得久居朝右!士林常叹息不置。
徽宗又诏许刘挚、沦焘归葬,录用其子孙,并追复司马光、文彦博、吕公著、吕大防、刘挚、王珪等三十余人官阶,用台谏言,贬蔡京为秘书少监,分司池州,安置邢恕于舒州。向太后见徽宗初政清明,任贤黜邪,内外悦服,遂决意还政,使微宗自行主持,即于七月中撤帘,共计训政不过六个月,可称是不贪权位的贤太后了。
宋室成立,每遇皇帝驾崩,必用首相为山陵使。章惇例得此差,至八月间,哲宗葬永泰陵,灵舆陷入泥淖,朝中得知此事,大为惊诧!台谏交章劾论章惇。
未知徽宗如何处分,且看下回分解。
孟后之姊焦急起来,遂出宫去打听有何名医,好请来替甥女医治。有人对她说:“京城里新来了一个道士,善能书符治病,大有起死回生的妙术,一经他手没有不好的。”她正在穷极无法之际,也不计及利害,便去向道士求了一张符,又问明了使用的方法,带进宫来,向孟后说道。孟后不待言毕,即大惊道:“这事如何使得?姊姊出入宫中连禁例也不知么?宫里最忌的是巫蛊咒诅。从古以来,因此被诬的,不知凡几,哪能像民间这样的随意画符念诅呢?倘若被人知道,进起谗言来,如何得了!快快把它收藏起来才好。”她姊姊也醒悟过来,忙道:“收藏起来也不妥当,既有这样重要关系,我拿进宫时,已有许多人瞧见,现在,左右服侍的宫女、太监也都知道,万一传说出去,反倒弄假成真了;况且我闻得近来宫廷里面和你不对的人极多,正想寻事捉弄你。倘若收藏起来,岂不是无私有弊么?不如索性在皇上面前陈说明白,倘有罪责,是我拿进来的,由我出面承当便了。”孟后也深以此言为然。
恰巧次日,哲宗驾临中宫,孟后便将原委禀明,哲宗却毫不介意道:“这也是人之常情,她无非爱惜甥女,求其速愈,所以如此。”孟后听了,忙命内侍取过符来,当面焚毁,总以为心迹已明,可以无事了。谁料宫中已谣诼繁兴,说是皇后善用厌魅的方术。偏又遇着孟后的身体不舒服,孟后的养母德宜夫人燕氏,要替女儿祈祷。便约了三藐庵女尼法端,在庵内诵经拜忏,替孟后祈福消灾,早生太子。法事还没有完毕,早为刘婕妤所知,便令人去和章惇计议,叫他奏明哲宗,只说孟后怀有异心,用妖人咒诅。章惇本与刘婕妤联络一气,又经婕妤许他正位中宫以后,保管累世富贵。章惇又因深恨宣仁皇后,也要除去孟后,宫中没了见证,就可以诬蔑宣仁,以报前仇,所以听了这话,正中下怀,便一力担承此事,并嘱婕妤在内暗助。当日晚上,哲宗进宫,便由太监郝随,奏称中宫施行厌魅,防有内变。哲宗尚不甚相信,到了次日早朝,章惇又奏说皇后在三藐庵做法事,心中不禁犯疑,即命皇城司,至庵内捕逮宦官宫妾三十余人,命内押班梁从政,与皇城司苏珪审讯。梁、苏二人,内受刘婕妤的嘱托,外面又有章珪指使,竟致滥用非刑,尽情榜掠。孟后驭下,素来宽厚,宦官宫妾感念其恩,甚至断肢折体,也不肯妄扳孟后。苏、梁二人,偏要他们诬供。
这些人也就反唇相讥,骂个痛快。梁、苏二人大怒!竟令割舌,到了结果,仍是没有口供,只得由粱、苏二人捏造口供,复奏上去。哲宗诏令御史董敦逸,覆铭罪囚。敦逸奉旨提讯,见罪人登庭,都是奄奄欲绝,不能发声,此时触目生悲,倒觉握笔难下。郝随怕他翻案,亟去见敦逸道:“你可知此案来历么?恐怕救不成他们,连自己的性命也保不了。我劝你还是为自己子孙家族打算打算吧。”敦逸经此一吓,畏祸及身,只得昧了良心,照着原谳,复奏上去。哲宗遂下诏废孟后,令出居瑶华宫,号为华阳教主,玉清静妙仙师,法名冲真。
其时为绍圣三年,孟冬之月,天忽转暑,阴翳四塞,雷雹交下。董敦逸自觉不安,又上书自称奉诏录囚,仓猝复命,恐致有误,得罪天下后世,请复派良吏,再核真伪,然后定谳。哲宗览毕道:“敦逸反复无常,朕实不解。”次日临朝,谕辅臣道:“董敦逸无状,不可更居言路。”曾布道:“陛下因宫禁重案,由近习推治,恐难凭信,故命敦逸复讯。今忽贬录问官,如何取信中外?”哲宗乃止嗣,亦自悔道:“章惇误我,坏我名节,因此中宫虚位,一时不闻继立。”刘婕妤以为盂后既废,自己总可册立为后,眼巴巴的盼望多时,只博得晋封一阶,升为贤妃。
贼臣章惇,又以罗织元祐党人为事,把吕大防、刘挚、苏辙、梁焘、范纯仁,都充废岭南;韩维等三十人,一概贬官。
大防年纪已老,受不起辛苦,押释到信丰,便已死了。刘挚、梁焘,均至配所,忧劳成疾而亡。惟范纯仁整装就道,怡然启行,僚友说他好名。范纯仁道:“我年将七十,两目失明,难道甘心远窜么?不过爱君本心,有怀未尽,若欲避好名之嫌,反恐背叛朝廷,转致罪戾了。”既至贬所,怡然自乐,所以还得保全。章惇又说程颐与司马光同恶相济,发往涪州,交地方官看管。蔡京等竭立附和,甚至说梁焘、刘挚有意谋反,非夷灭九族不可。哲宗道:“元祐党人,何至如此?”蔡京道:“他们并非没有这心,不过没有露出形迹来就是了。”本因梁焘、刘挚已殁,反将两人之子,贬管岭南。章惇还恐元祐党人有一天翻过身来必要报复,便无日无夜的与蔡京、郝随等一班奸人商量永绝根株之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连宣仁皇后也打下来才好。但是,这样大的题目,总要捏造些凭据出来。遂令郝随到宫内去放谣言,说哲宗幼年时候,太皇太后屡次要加以危害;后来元祐年间又与司马光谋废立,现有当日太皇太后面前的亲信太监,曾经目睹,可作为凭证。章惇即启奏哲宗说:“当日宜仁皇后面前的太监,现存的只有陈衍、张士良二人。陈衍因犯了罪,废贬朱厓,一时不能前来;张士良现在郴州,可以立时召来。”哲宗准奏。不久张士良果然奉命到京,章惇恐他不肯附和,不令进宫见驾,令蔡京、安惇先行讯问。蔡京、安惇高坐堂上。在旁安设了刀锯鼎镬,装出非常严厉的模样,方传张士良上堂,大声问道:“你肯说一有字,便可复还原职。”说着,即将诰敕等件,从袖中取出,置于案上道:“立即把诰敕付你前去上任。
倘若说一无字,又指着旁边的刀锯鼎镬道:“请你试尝这个滋味。”张士良仰天大哭道:“太皇太后不可诬,天地神祇不可欺。士良宁甘受刑,不敢妄供。”蔡京、安惇百般威吓,士良抵死不从。蔡京等无法可施,只得奏称陈衍、张士良离间两宫,驱逐从龙内侍刘瑗等十人,有意剪除人主腹心羽翼,谋为大逆,例应处死。
哲宗神志昏迷,居然批准下来。
章惇、蔡京,遂擅似草诏,进呈御览,议废宣仁为庶人。
哲宗本有不满宣仁之意,要想照议施行,又觉得心内不安。正在那里踌躇不决,却有两个宫女知道这事,念及宜仁太后在日的好处,心内不觉伤感,都走到廊外去拭泪。有个太监李成仁,从廊前经过,一眼瞧见,使问二人何事伤心,二宫女就将原委说明。那李成仁是受过宜仁恩典的,倒也很有见识,便道:“既是如此,你们空白哭泣有何用处,可趁诏书尚未盖玺,速去启知太后,就可以有挽回了。”两个宫女连称有理,便匆匆的跑进隆祐宫内,谁知太后正因发了肝胃痛的旧病,睡卧在床,两个宫女如何敢去惊动,只有抽了口冷气,回转身来要想退将出去。不料太后并未睡着,早已看见两人急匆匆的前来,又复退回,遂即喝问:“有何事故如此惶遽?”两个宫人只得止步跪下,把这事奏明。太后听了,不免伤感,说道:“这不是反了么?”便从锦被内坐起,命两个小太监搀扶着,要亲自去责问哲宗。早有左右的宫女、太监,一面劝慰太后不可出外,一面飞也似的,去传哲宗。
哲宗听说太后发怒,也觉惊惶,连忙跑进宫内朝见太后。太后一见面就问道:“听说廷议,拟废太皇太后为庶人,有这话么?我昔日侍崇庆宫,天日在上,哪有废立的遗言?我因为发病,睡卧在床,猝闻此事,令我心悸。我原不应干预外事,但宣仁在日,待官家何等慈爱,今且如此,它日尚有我么?
何不趁我在着,一并废了,免得日后费事。”说着,既怒且悲,不觉泣下。哲宗初时满面陪笑,连称不敢,此时见太后这样,也就流下泪来,连忙亲自扶了太后,仍旧送她睡下,自己坐在床前想道:“太后从没有这样发怒,此事定是虚诬,我险些上了章惇的当。况且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做子孙的可干的。”忙命左右将草诏取来,亲自撕碎,丢在火里焚毁了,方才告辞而出。郝随早已知道这事,忙去通知章惇、蔡京。两人还不甘心,次日早朝,又复具状,坚请施行。哲宗不待阅毕,已大怒道:“你们不欲朕入英宗庙么?”说着,将本章撕碎,掷于地上,两人方才不敢复提。过了两天,又换了一个题目,联络了许多党羽,请立刘贤妃为皇后。原来,刘贤妃自废了孟后,便日夕盼望册立,因为哲宗颇悔废后一事,所以蹉跎三载,未曾继立中宫。刘贤妃不胜觊望,格外献媚,终是没有消息。再嘱内侍郝随、刘友端,联络了章惇、蔡京,内外奏请,亦未见允。累得刘贤妃望断秋波,不胜忧虑。就中只有一线希望,乃是后宫嫔御,皆没有生育;若得诞一麟儿,中宫的位置,自然可以到手。果然天从人愿,刘贤妃已经怀孕,遂东祷西祀期得一子。到了十月满足,临盆分娩,居然生了皇子。这翻喜事非同小可,刘妃固是欢喜无尽,哲宗也快慰非凡!于是宫廷内外,皆请立刘贤妃为后,奏章竟至一日数上。哲宗遂命礼官备礼,册立刘氏为继后。
左正言邹浩,独上疏谏阻,说刘贤妃因与孟后争宠,以致废后,断不可以继位中宫。哲宗见了此奏,因面谕邹浩道:“这是前朝有过的,真宗立刘德妃不是如此么?”邹浩道:“祖宗德政,应该仿效的甚多。陛下未能仿行,乃独取及小疵,恐后世难免遗议了。”哲宗闻言,变色不答,及邹浩退出,心中觉得踌躇不决,遂将原疏发交中书,饬令复议。那立后废后一事,原是章惇一力主持,现在已经告成,平空里来了个邹浩要想阻挡,他如何容得?遂力斥邹浩狂妄,请加严惩。哲宗乃将浩削职除名,编管新州。尚书右丞黄履入谏道:“浩感陛下知遇之恩犯颜进谏,今反欲置之死地,从此盈廷诸臣,无敢与陛下再论得失了。愿陛下改赐善地,无负孤忠。”哲宗不从,反出黄履知毫州。
初,阳翟人田画,系前枢密副使田况从子,与浩友善。元符中,田画入京监城门,常向浩说道:“君为何官,此时尚作寒蝉仗马么?”浩答道:“待得当进言,勉报君友。”到得朝廷欲立刘后,田画对同僚道:“志完若再不言,当与绝交了。”
志完即邹浩表字,至浩得罪,田画已病归许邸,闻浩出京,扶病往迎。浩相对流泪,田画正色道:“志完太没气节了,假使你隐默不言,苟全禄位,忽然生了寒疾,五日不出汗,就要死去,何必岭海以外,才能死人呢?古人说的,烈士徇名,君勿自悔前事,恐完名全节的事情,还不止这一件哩。”邹浩爽然谢教。浩之母张氏,当浩除授谏官,当面嘱道:“谏官责在规君,果能尽忠报国,无愧公论,我亦喜慰!
你不必别生顾虑。”宗正寺簿王回,闻浩母之言,极为感叹!及浩南贬,人不敢过问。王回集友醵金,为浩治装,往来经理,且安慰浩母。逻卒以闻,被逮入狱。王回从容对簿,御史问他是否与邹浩同谋?乃慨然道:“不敢相欺,回实与闻。”遂诵邹浩所上奏疏,先后二千余言,狱上除名。王回即徒步出都门而出。哲宗自立刘皇后,自然十分欣悦。满朝人士,也都说刘后命好,应该要做皇后,所以早生贵子。哪知这个皇子,取名曰茂,不上两月有余,忽得奇疾,终日啼哭,饮食不进,竟尔夭逝。刘后正在悲悼,偏偏的哲宗又生起病来,好容易过了元符二年,至三年元旦,卧床不起,免朝贺礼,延到正月八日,遂即上崩,享年二十五岁。
总计哲宗在位,改元三次,阅一十五年。
哲宗即崩,向太后召入辅臣,议立嗣君,章惇抗声道:“依礼律而论,当立母弟简王似。”向太后道:“老身无子,诸王皆神宗庶子,不能这样分别。”惇又道:“若主立长,应属申王佖。”太后道:“申王有疾,不堪主器,还是端王佶罢。”
惇又大言道:“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曾布在旁呵斥道:“章惇未尝与臣等议,如皇太后谕,臣极赞同。”蔡京、许将亦齐声说:“合依圣旨。”章惇孤立无援,不能争执,只得默然无言,遂由皇太后宣旨,召端王佶入宫,在柩前即位,是为徽宗皇帝。群臣因请太后同处分军国重事,太后道:“嗣君年长,不必垂殿。”徽宗泣恳太后训政,方才允许。徽宗为神宗皇帝第十一子,母陈美人。神宗升遐,陈美人常守殿陵,以哀毁卒。
徽宗即位,追前为皇太妃,并前哲宗后刘氏为元符皇后。太后想起哲宗在时,谈到废皇孟氏,尝说章惇误我,坏我名节,因此要复孟后位号。恰巧布衣何文正,伏阙上书,言孟后无罪,遂复孟后位号,称为元祐皇后,入居宫中。授皇兄申佖为太傅,进封陈王;皇弟莘王封为卫王;封王封为蔡王;睦王偎为定王,特进章惇为申国公。
召韩忠彦为门下侍郎,黄履为尚书左丞。立夫人王氏为皇后。后系德州刺史王藻女,元符二年,归端邸,曾封顺国夫人。
于是徽宗御紫宸殿受百官朝贺。韩忠彦首陈四事:一宜广仁恩,二宜开言路,三宜去疑似,四宜戒用兵。太后览表,深为嘉许!又进龚夬为殿中侍御史,召陈灌、邹浩为左右正言。
安惇入阻道:“邹浩复用,如何对得起先帝?”徽宗勃然道:“立后大事,中丞不言,独浩敢言,如何不可复用?”安惇失色而退。陈灌劾安惇诳惑主听,妄聘私见,若明示好恶,当自惇始,乃出安惇知潭州。韩忠彦请召还元祐诸臣,乃遣使至永州,赐范纯仁茶药,传问目疾,并令徙居邓州。纯仁自永州北行,途次又接到诏命,授观文殿大学士,制词中有四语道:“岂惟尊德尚齿,昭示宠优;庶几鲠论嘉谋,日闻忠告。”纯仁泣谢道:“上果欲用我么?死有余责了。”乃抵邓州,又有诏促令入朝。纯仁乞归养疾,乃召范纯礼为尚书右丞。
苏轼亦自昌化军移徙廉州,再徙永州,更经三赦,复提举玉局观,徙居常州,未几病殁。苏轼为文,如行云流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当时号为奇才,惟始终为小人所阻,不得久居朝右!士林常叹息不置。
徽宗又诏许刘挚、沦焘归葬,录用其子孙,并追复司马光、文彦博、吕公著、吕大防、刘挚、王珪等三十余人官阶,用台谏言,贬蔡京为秘书少监,分司池州,安置邢恕于舒州。向太后见徽宗初政清明,任贤黜邪,内外悦服,遂决意还政,使微宗自行主持,即于七月中撤帘,共计训政不过六个月,可称是不贪权位的贤太后了。
宋室成立,每遇皇帝驾崩,必用首相为山陵使。章惇例得此差,至八月间,哲宗葬永泰陵,灵舆陷入泥淖,朝中得知此事,大为惊诧!台谏交章劾论章惇。
未知徽宗如何处分,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