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六

作者:赜藏
○滁州琅琊山(慧)觉和尚语录(参学门人元聚集)
示众云:“主宾互换坐断干坤。料简双施谁人举目。释迦圣主示灭双林。达磨大师真归熊耳。琅邪门下还有具眼衲僧真正道流么?若无。应病与药。诊候临时。”
示众云:“汝等诸人在我这里过夏。与你点出五般病。一不得向万里无寸草处去。二不得孤峰独宿。三不得张弓架箭。四不得物外安身。五不得滞于生杀。何故。一处有滞。自救难为。五处若通。方名导师。汝等诸人。若到诸方。遇明眼作家。与我通个消息。贵得祖风不坠。若是常従。即须寝息。何故。裸形国内夸服饰。想君太杀不知时。”师上堂。有僧出打一圆相。师便打云:“道道。”僧云:“不道不道。”师又打僧云:“三世诸佛不出于此。”师又打。乃云:“大众。教中道。以手指比丘犯波逸提。山僧今日。入地狱如箭射。”
师一日上堂:“举汾阳先师道。汾阳门下有西河师子。当门据坐。但有来者即便咬煞。作何方便入得汾阳门。得见汾阳人?琅邪者里也有些子。琅邪有据坐师子。若有来者即自丧身失命。作何方便入得琅邪门。得见琅邪人?此两转语。汝等诸人。还点检得出也无。若点检得出。方名择法眼。若不如是。且无安身立命处。”卓拄杖一下。便下座。
上堂云:“彼我无差。色心不二。”遂拈拄杖云:“你若唤作拄杖子。有眼如盲。若不唤作拄杖子。还同避溺而投火。你若脱体会去。但知唤作拄杖子。”卓拄杖一下。便下座。上堂:“举释尊道。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遂拈拄杖云:“山僧唤者个作拄杖子。阿那个是相?”良久云:“向下文长。付在来日。”以拄杖卓一下。”便下座。
上堂。拈起拄杖云:“山僧有时一棒。诸佛降生。有时一棒。转大法轮。有时一棒。入般涅槃。你且道诸佛降生转大法轮入般涅槃。相去多少?”良久云:“莫谤如来正法轮。珍重。”
小参,有僧问:“放过一着满目光生。把断要津万木凋弊。学人上来。请师垂示。”师云:“老僧退后。”学云:“放过总由和尚去也。”师云:“庠黎进前三步。”学云:“不入虎口,争见虎牙。”师云:“十字路头望空启告。”又僧问:“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时如何?”师云:“本分作家。”学人便喝。师云:“老僧失利。”学云:“恰是。”师乃呵呵大笑。
师乃举先梁山云:“南来者与三十棒。北来者与三十棒。然虽如是。不当宗乘。”师云:“梁山好一片真金。将作顽铁卖却。琅邪即不然。南来者与三十棒。北来者与三十棒。従教天下衲僧贬驳。珍重。”
上堂云:“夫学般若菩萨。须得智观现前。方有少分相应。所以先圣道。当观过去。犹梦故不可得。当观未来。犹电故不可定。当观现在。犹云故小佛而有。且道学般若菩萨。当如何观。不用思量。低头难得。”卓拄杖便下座。
师因巡寮次。举布袋和尚凡在市廛中。以破纸裹一片干粪。见人便相呈云:“兜率陀天底。兜率陀天底。”遂令学众下语。竟有云云。师末后下语云:“慈氏菩萨。”又举。布袋和尚凡见人。以手背上便拍一下。人才回首。云:“与我一文钱。”遂令学徒下语。师末后云:“但抛一文钱与伊。”
上堂。举汾阳先师云:“夫学般若菩萨。须参活句。莫参死句。如今人便道。函葢干坤是活句。截断众流是死句。漝么会。莫辜负他汾阳也无。众中有一般禅客。商量道。如何是活句。今日好天晴。如何是死句。万里崖州。若漝么会。学到驴年也即是死句。山僧与你一时注破了也。作么生是活句?”遂卓拄杖。便下座。
上堂云:“夫参学之人。直须真慧现前鉴照无差。不见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才有异见名为异道。所以异道有二种见。因缘自然。以斯为执故。乃成于异。所谓因而无始。缘而无终。又先圣道。诸法不自生。亦不従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山僧虽然与么道。你且不得与么会。若与么会。入地狱如箭射。珍重。”
上堂。举僧问马大师:“如何是佛?”大师云:“即心是佛。”“如何是道?”云:“无心是道。”云:“佛与道相去多少?”大师云:“佛如展手。道似握拳。”师云:“古人方便即不可。山僧者里也有些子。若无人买。山僧自卖自买去也。如何是佛。岩前多瑞草。如何是道。涧下足灵苗。佛与道相去多少。数片白云笼古寺。一条渌水绕青山。珍重。”
师因小参,僧问:“言前荐得辜负平生。句下承当又成狂见。未审和尚如何为人?”师云:“横挑日月竖括干坤。”僧云:“真学人师。”师云:“本分衲僧。”其僧便喝。师嘿坐。僧云:“了。”师笑云:“不能打得你。”师乃举。僧问汾阳先师:“切急相投时如何?”汾阳云:“水中抱锾子。”又问:“急切相投时如何?”汾阳云:“裸形见阿难。”师云:“有一转语。截断天下人舌头。有一转语。能开人眼目。你若拣得出。与你一条拄杖。”掷下拄杖。便下座。上堂。举三圣老人去参德山。才相见便展坐具。德山云:“不用展不用展。者里无残羹馊饭。”三圣云:“设有。向什么处着?”德山不语。三圣将取坐具参堂去。众中商量极有云云:“不见道。若无殂布作。争得见韩光。珍重。”
上堂云:“诸仁者未出僧堂时。圣僧已相为了也。未到佛殿上。重说偈言。来至法堂上。三通鼓罢。一炷香焚。便好散去。何故。不见安养国中水鸟树林悉皆念佛。知足天上树相撑触演说苦空。山僧与么道。为是压良为贱。为当是据理而论。若不甘者。但请对众出来。山僧与你证据。若也无去。柴衣意笠従偏侧。收取丝纶归去来。珍重。”上堂云:“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树倒藤枯恰好吃棒。你且道过在什么处?”良久云:“不是僧繇手。徒说会丹青。”以拄杖卓一下。便下座。
上堂云:“与么来者。上间安排。不与么来者。下间挂搭。向上人来。独自报报暗渡江。更有一人向什么处着?”良久云:“钓竿斫尽重栽竹。不计工程得便休。珍重。”升座。僧问:“承师有言。与么来者上间安排。不与么来者下间挂搭。总不与么来者又作么生?”师云:“今日遇着衲僧。”其僧便喝。师云:“厨前吃饭。”师乃云:“先圣道。明暗交谢寒暑迭迁。有物流动人之常情。又放光云:法无去来。无动转故。若然者。旋岚偃岳日月历天。江河竞注野马飘鼓而无流动。若如是谛观。且道条然一句作么生道?”良久云:“石火夜烧山。大地齐合掌。珍重。”
上堂。举祖师道。“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利物。方便呼为智。”师云:“既是方便呼为智。且道毕竟唤作什么?”良久云:“任従沧海变。终不与君通。珍重。”
上堂云:“世尊三昧迦叶不知。迦叶三昧阿难不知。阿难三昧商那和修不知。吾有三昧。汝亦不知。”师云:“为什么不知。不是不知。理合如斯。若人会得。南北东西。若不如是。更拟何之。”卓拄杖一下。
上堂云:“你等诸人。但自随缘饮啄。任性浮沉。在圣而不增。处凡而非减。若能如是。方乃皇风荡荡。触处闲闲。”乃云:“道也太煞道了。更须子细始得。珍重。”上堂:“举先圣云:“若也广寻文义。犹如镜里求形。更乃息念观空。喻似日中逃影。诸禅德。不涉二途作么生道?”良久云:“看看。便是春风至冰释。鱼行鸟乱飞。珍重。”上堂。举汾阳先师颂云:“三玄三要事难分。得旨忘言道易亲。一句分明该万象。重阳九日菊花新。”师乃喝一喝云:“是第几玄?”良久云:“你也没量罪过。我也没量罪过。卓拄杖。”便下座。
上堂云:“君臣道合。犹是法身边事。君不见君。臣不见臣。犹是法身向上事。向上向下转使心地不安。且作么生是法身?”良久云:“任是僧繇手。难画志公真。珍重。”
上堂云:“若论此事。说什么龙树马鸣提婆锾子。辩似悬河智如流水。莫能知之。摩竭掩室。众手难淘。净名默然。如何即是。百丈卷哺。诸方云云。祖师面壁。丛林浩浩。到者里若辨得出。山僧与你一条拄杖。若辨不出。山僧有通方句。且道作么生是通方句?”良久云:“手携只履西天去。珍重。”
上堂。举:“先圣道。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师云:“好个颂。却成两橛。若有人点检得出。许你具一只眼。珍重。”
上堂云:“若欲求佛。即心是佛。若欲求道。无心是道。无心故非法而不生。即心故历劫而常坚。若然者。法法无差。心心不断。所以古德道。君但随缘得似风。飞砂走石不乖空。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珍重。”
上堂云:“春风飒飒古佛嘉猷。渌水潺潺道人活计。若与么会。贬向崖州。本色衲僧如何理论?”良久云:“果闻猿叫断肠声。珍重。”
上堂。举世尊云:“一切众生。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且问诸仁者。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嗅香。在舌知味。在手执捉。在足运奔。亦不唤作众生。亦不唤作佛性。你且道唤作什么?”良久云:“香严含悲接拄杖。仰山扑破沩山镜。珍重。”
上堂云:“承言须会宗。勿自立规矩。若人下得通方句。我当刎颈而谢之。珍重。”
上堂。举雪峰云:“若论此事。如一面镜相似。胡来胡现。汉来汉现。”有僧云:“忽遇明镜来时如何?”雪峰云:“胡汉但隐。”师云:“不见道。验人端的处。下口即知音。珍重。”上堂云:“山僧因看《华严金师子章》第九由心回转善成门,又释云:‘如一尺之镜纳重重之影像。’若然者,道有也得,道无也得,道非亦得,道是亦得。虽然如是,更须知有拄杖头上一窍。若也不会,拄杖子穿灯笼入佛殿,撞着释迦,磕倒弥勒,露柱拊掌呵呵大笑。你且道笑个什么?”以拄杖卓一下。便下座。
上堂。举:“先德道。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却被如来苦呵责。数他珍宝有何益。且问诸人。作么生是自家珍宝。若也不会。拄杖子叫屈去也。”卓一下:“珍重。”
上堂云:“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何所为。渌水涧中流不住。白云片片岭头飞。珍重。”
上堂云:“先德道。今古应无坠。分明在目前。片云生晚谷。孤鹤下遥天。岸柳含烟绿。溪花带雨鲜。谁人知此意。令我忆南泉。”师云:“你且道南泉意作么生?”良久云:“两眼已随青合。双眉犹带野花颦。珍重。”
上堂。举傅大士云:“未有无心境。曾无无境心。境忘心自灭。心灭境无侵。”师遂拈起拄杖云:“山僧唤者个作拄杖子。你等诸人。唤什么作境。你若道得。山僧有通方句。若道不得。与你七百钱。珍重。”上堂云:“若论此事。直饶辩似悬河智如流水。且与那事没交涉。昔有僧问风穴大师。如何是道。大师云:五凤楼前。如何是道中人。大师云:问取城隍使。道与道中人相去多少?大师云:月似罗中镜。星如雾里灯。”师云:“众中商量。极有云云。山僧今日与你颂出。月似罗中镜。星如雾里灯。满堂清净众。尽是坐禅僧。珍重。”上堂云:“如释尊言。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师遂拈起拄杖云:“山僧唤者个作拄杖子。何者是法相?”卓拄杖下座。
上堂云:“山僧常向诸人道。拟心即差。动念即错。不拟不错。一任你诸人贬剥。你且道贬剥什么处?”良久云:“想君不是金牙作。争解弯弓射尉迟。”
上堂。举僧问曹山:“雪覆千山。为什么孤峰独露?”曹山云:“须知有异中异。”进云:“如何是异中异?”曹山云:“不覆千山顶。”师云:“曹山慈悲浓厚。接引群生。要会即不可。山僧者里不然。如何是异中异。片片梅花飞落地。珍重。”
上堂。拈起拄杖云:“山僧有时一棒。作个幔天网。打俊鹰俊鹞。有时一棒。作个布丝网。捞虾蚬。有时一棒。作金毛师子。有时一棒。作虾蟆蚯蚓。山僧打你诸人。一棒。且作么生商量。你若缁素得出。不妨拄杖头上眼开照四天下。若也未然。従教立在古屏畔。待使丹青入画图。珍重。”
上堂。举:“鲁祖凡见僧来。便面壁而坐。众中商量。极有多般。梁山受业先师。曾有一颂。鲁祖三昧最省力。才见僧来便面壁。若是同心达道者。不在扬眉便相悉。山僧即不然。祖师面壁播诸方。无限禅人谩度量。无事晚来江上立。数株寒柏倚斜阳。珍重。”师举:行脚时在众中。与一尊宿谈论次。因举僧问长沙和尚。南泉迁化向什么处去。长沙云:“东家作驴。西家作马。”僧云:“毕竟如何?”长沙云:“要骑即骑。要下即下。”其尊宿遂问师云:“莫是对他语否?”师云:“无。”“莫是成他问否?”师云:“无。”“莫是点他语否?”师云:“无。”“毕竟如何?”师云:“磬声断后不许易价。”因成一颂示众云:“要骑即骑。要下即下。磬声断后。不许易价。”
师上堂。拈起拄杖示众云:“先佛世尊道。观法性空是无上智。山僧唤者个作拄杖子。汝诸人作么生观。有智不假年高。无智徒劳百岁。”卓拄杖下座。上堂。示众云:“古人道。有时先照。后用。有时先用后照。有时照用同时。有时照用不同时。若也先照后用。露师子之爪牙。若也先用后照。纵象王之威猛。若也照用同时。如龙得水致雨腾云。若也照用不同时。提奖娇儿拊怜爱子。诸仁者。此古德建立法门。为合如是不合如是。若合如是。似纪信登九龙之辇。不合如是。若项羽失千里乌蕤。还有人为琅邪出气也无。如无。山僧自道去也。”卓拄杖下座。
上堂云:“夫参学人。须是不滞于性相始得。若谈于性即滞于相。若谈于相即滞于性。者里须是性相都泯理事混融。方解即事即理即性即相。当此之时。如拳十指展缩自由。”乃拈起拄杖云:“拄杖走入新罗高丽国中。大醉报道。今年米贵。地神恶发生瞋。拄杖即今入地。”便掷下拄杖下座。
僧问:“大事未办时如何?”师云:“金灯连夜照。不觉五更钟。”进云:“大事已办时如何?”师云:“足踏冰雪。方知彻骨寒。”问:“谈真即逆俗。顺俗即违真。离此二途。请师举唱。”师云:“水底石牛吼。木里瑞花开。”进云:“若然者。不因观北斗争得见南星。”师云:“世乱奴欺主。年衰鬼弄人。放汝三十棒。”遂举大阳和尚示众云:“平常无生句。妙玄无私句。体明无尽句。后有僧请益。如何是平常无生句?白云覆青山。青山顶不露。如何是妙玄无私句?宝殿无人不侍立。不种梧桐免凤来。如何是体明无尽句。手指空时天地转。回途石马出纱笼。第一句道得。师子曩呻。第二句道得。师子踞地。第三句道得。师子返踯。纵也周遍十方。擒也坐在一处。正当与么时。作么生委悉。若委悉不得。来朝更向楚王看。”便下座。
上堂云:“山僧昨日。因禅人请益郢州大阳和尚三句语。山僧昔曾奉侍巾瓶来。今日不可不报答他大阳和尚去也。山僧亦有三句语。如何是平常无生句。言前无的旨。句后绝追寻。如何是妙玄无私句。金凤不栖无影树。玉兔何曾下碧霄。如何是体明无尽句。三冬枯木秀。九夏雪花红。将此三转语。供养大阳和尚。虽然如此。又不可辜负我汾阳先师去也。山僧亦有三转语。供养我汾阳先师。如何是平常无生句。啐。如何是妙玄无私句。啄。如何是体明无尽句。好。”师乃颂云:“啐啄好。林间问三老。不餐王母桃。自有仙家枣。”便下座。
上堂。举:“一老宿道:临济入门便喝。也是斋后打钟。德山入门便棒。也是平地陷人。诸仁者便道。是幸然无事。向好肉上剜疮。枝条上强生节目。似这般见解。更买三二十塍草鞋始得。又有一般老宿云:临济入门便喝。德山入门便棒。到者里凡圣路绝。纤毫不立。坐断天下人舌头。汝若拟议。丧身失命。似这般见解。滴水也难消。所以先师道。德山棒临济喝。独震干坤横该抹。琅邪即不然。临济入门便喝。且不得粗心。德山入门便棒。更须子细。且道教汝诸人子细个什么?”云:“停囚长智养病丧躯。”以拄杖卓一下。
上堂。拈起拄杖云:“十方诸佛降生。也在拄杖头上。转大法轮。也在拄杖头上。入般涅槃。也在拄杖头上。汝等诸人。作么生委悉?”良久云:“不可待缘木求鱼。见危致命。”卓拄杖下座。
上堂云:“夫参学者。须是智眼开明始得。今时诸尊宿。才见竖拂敲床扬眉瞬目。便作是非褒贬。不见汾阳先师道。识得拄杖子。一生参学事毕。又泐潭澄和尚道。识得拄杖子。入地狱如箭射。听取山僧一颂。汾阳拄杖子。天下走禅流。秋风急似箭。春雨润如油。”便下座。
僧问:“昔日灵山。以桴击鼓。转大法轮。今日师登法座。请师演唱。”师云:“白云幂幂。”进云:“大众临筵。如何证据?”师云:“渌水潺潺。”进云:“淮甸一轮月。长江万里清。”师云:“罕遇知音。”僧问:“如何是琅邪境?”师云:“山高海阔。”进云:“如何是境中人?”师云:“天长地久。”进云:“人境已蒙师指示。向上宗乘事若何?”师云:“速礼三拜。”僧问:“谈真即逆俗。顺俗即违真。如何得不相违去?”师云:“杖头挑日月。”进云:“施主临筵。请师再垂方便。”师云:“袖里贮干坤。”进云:“野花连地发。春草遍园生。”师云:“钓人江上立。不觉失渔舟。”师乃云:“只么地散去。亦有少分相应。虽然有少分相应。有似钝鸟栖于枯枝。游鱼处于涸辙。作么生是透脱一句?”卓拄杖下座。
僧问:“承师有言。开口错拟心差。离此二途。请师别道。”师云:“苏武不入单于帐。”进云:“与么则今日失利去也。”师云:“旁观塞草乱斑斑。”进云:“早知今日事。悔不慎当初。”师云:“愁人莫向愁人说。”
师因出州。看陈转运。吃茶次。乃问师云:“佛法总不在思量。是否?”师云:“既不在思量。如何道得?”运使大笑云:“争到者里道不得。”师云:“请运使问。待山僧道。”运使遂将前问问师。师答云:“有过者且恕十三。无罪者莫决八棒。”运使呵呵大笑。乃就师乞颂。师遂与颂云:“莫于言上觅。切忌意中寻。疾焰过风旨。思量海岳沉。”师归山升座。举似大众。颂后续两句云:“败陀亲舍树。长者布黄金。”
师因雪上堂云:“雪雪。大地山河一齐说。文殊普贤真妙诀。拈取拄杖蓦头撇。丰干林下笑呵呵。两个猢狲探水月。”
僧问:“一法若有。毗卢堕在凡夫。万法若无。普贤失其境界。正当与么时。还许文殊出头来也无?”师云:“楼头吹画角。妄听五更钟。”进云:“学人未晓。乞师再指。”师云:“未到长城不肯休。”进云:“不入洪波里。争见弄潮人?”师云:“草上斑斑众者看。”师乃举灵树和尚欲竖行状碑。要选一转语上碑。如契和尚意者。可以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人人下语皆不契。云门为首座。下语云:“师。”方乃契得灵树。师颂云:“师师师。知知知。三三两两过辽西。一双红杏换消梨。”
上堂。拈起拄杖云:“盘山道向上一路。”师云:“滑。”“南院道壁立千仞。”师云:“险。”“临济道石火电光。”师云:“钝。琅邪有定干坤底句。各各高着眼高着眼。”卓拄杖下座。
僧问:“承教有言。法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未审在什么处?”师云:“逢人莫错举。”进云:“还许学人请益也无?”师云:“啼得血流无用处。”其僧礼拜。师云:“犹较些子。”
问:“九夏赏劳谁人得荐?”师云:“周秦汉魏。”进云:“与么则昨夜一声雁。西风万里秋。”师云:“静处萨婆诃。”师乃拈起拄杖云:“在天则清。在地则浊。在人则神。在物则灵。且道在山僧手里,唤作什么?”良久云:“拄杖子。”
上堂。举仰山和尚见雪师子。遂问云门:“还有过得此色者么?”云门遂推倒着。雪窦拈云:“云门只会推倒。不会扶起。即今问汝诸人。推倒扶起相去多少。拄杖子拶过眉毛。鼻孔里呵呵大笑。”便掷下拄杖。
僧问:“雪峰三度上投子。九度上洞山。为什么却去德山。倒戈卸甲?”师云:“人平不语水平不流。”进云:“石火电光人不顾。随机设化有谁闻?”师云:“地无三寸土。人无隔宿恩。”进云:“霜后始知松柏操。事难方见丈夫心。”师云:“江南两浙水。”师乃云:“见苦断集。取舍难忘。独契真常。悲心未广。三败五位。滞在长涂。一念成佛。心源未晓。诸仁者。若也荐得去。如金鳞透网游泳波澜。似俊鸟离笼翱翔碧落。诸仁者。若能如是。方有少分相应。若也未然。且莫云居罗汉。”
僧问:“古人借问田中事。插锹叉手意如何?”师云:“袈娑浮渌水。螺髻拂青云。”进云:“不入洪波里。争见弄潮人?”师云:“作么生是弄潮人?”其僧便喝。师云:“七棒对十三。”
问:“古人道。承言者丧。滞句者迷。离此二途。如何即是?”师云:“逢人莫举。”僧应诺。”师云:“作什么?”僧便喝。师云:“好个衲僧。”僧拊掌便礼拜。师云:“不消多。”师乃举先圣道:“法尔不尔。俱为唇齿。汝等诸人。作么生会?若会得。开眼尿床。若也不会。远之远矣。”便下座。师遂持此语。遍问诸禅者云:“汝作么生会?”众皆下语不契。末后有僧云:“请和尚下语。”师便起归方丈。”僧问:“古人道。问无横竖。答者由师。拟伸一问师意如何?”师云:“你试问看。”进云:“剑阁路虽险。夜行人更多。”师云:“想君不是金牙作。”进云:“与么则为众竭力。祸出私门。”师云:“教休不肯休。”师乃云:“诸方尽道。拈槌竖拂瞬目扬眉。曲为中下之流。山僧即不然。山僧拈起者拄杖子。也不为上上之人。亦不为中下之者。且道寻常用处作么生?若知得一窍。方解穿窗透牖动地摇天。若也未然。且向天台看华顶。却来南岳度石桥。”便下座。
上堂:“举先圣道。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者个是拄杖子。阿那个是佛?”良久云:“一时吹取入门来。
上堂云:“千说万说不如一决。诸人者且道决个什么?”良久云:“点铁化为金玉易。劝人除却是非难。归堂去。”上堂。举:“永嘉和尚道。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瑙含宝月。”遂拈起拄杖云:“者个是拄杖子。阿那个是本?”云:“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王徭。珍重。”
上堂。举清平有僧问:“如何是有漏?”答云:“笊篱。”云:“如何是无漏?”答云:“木杓。”师云:“古人与么道。实谓奇特。山僧为你诸人颂出。有漏笊篱无漏木杓。扩赫禅和妄生卜度。灵利座主何处摸索。金牙解使神锵。李广箭穿双鹄归去。”
上堂云:“东涌西没葢是寻常。南北纵横未为极则。透皮彻骨则不问汝。鼻孔辽天一句。作么生道?”良久云:“堪孙一堂无事客。卧云深处不朝天。珍重。”上堂云:“拄杖若是。头上安头。拄杖不是。斩头觅活。离此二途。犹是无依滞魄。透脱一路。犹是着肉汗衫。汝等诸人。各具金刚眼睛。到者里作么生会。若也不会。拄杖子透过渤海。看看。”卓拄杖一下。
上堂云:“尽大地是个胡饼。従他江南两浙河北关西。咬者咬嚼者嚼。阇瞳禅和被山僧植头打一棒。走入露柱里藏身。且道露柱里明得什么边事。若也不会拄杖子为汝念个揭谛真言。”以拄杖卓一下。
上堂。拈起拄杖云:“永嘉道。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者个是拄杖子。阿那个是心?”卓拄杖一下。
上堂云:“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又同魔说。且作么生得不伤物义去。汝等诸人。听山僧一颂。地冻草枯水寒冰结。借问禅人是何时节。临济走过新罗。德山愁眉不悦。珍重。”
上坐。举先梁山云:“従南来者与二十棒。従北来者与二十棒。虽然如此。且不当宗乘。”师遂拈拄杖云:“点与不点等。尽抹为微尘。”卓拄杖一下。
上堂。举先圣道:“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尽大地是一条拄杖。汝等诸人作么生会?”卓拄杖一下。便下座。
上堂。举虎溪庵主。僧问:“在者里多少年?”主云:“只见春生夏长。年代总不记得。”僧云:“大好不记得。”庵主云:“你道我在者里多少年?”僧云:“春生夏长。”庵主云:“闹市里虎。”师云:“听取山僧一颂。闹市中心虎。能歌不解舞。命值木星君。不遇罗睺土。”便下座。
上堂。举先圣道:“才有是非纷然失心。到者里还有商量也无。”云:“心粗者失。欺敌者亡。珍重。”
僧问:“今夜钟鸣时。道人尽来此。向上宗乘。请师举唱?”师云:“我到者里总开口不得。”学云:“退身三步去也。”师云:“言不虚设。”学云:“今日失利。”师云:“放你三十棒。”
问:“拈槌竖拂即不问。瞬目扬眉事若何?”师云:“赵州曾见南泉来。”进云:“学人未晓。乞师再垂指示。”师云:“今冬多雨雪。贫家争柰何。”进云:“百花皆毁折。冬后一阳春。”师云:“真师子儿善师子吼。”师乃举先韶阳大师道:“咄咄咄。力韦希。禅子讶。中眉垂。诸高德。韶阳只有先锋。且无殿后。山僧者里即不然。咄咄咄横该抹。天不长兮地不阔。珍重。”
僧问:“久钦尊德。今日功明时如何?”师云:“山高日出早。”进云:“与么则白马敲金觳。朝天万里归。”师云:“亲面龙颜一句作么生道?”学云:“一片月生海。几家人上楼。”师云:“在舍只言为客易。临岐方觉告人难。”师乃云:“过去诸佛已般涅槃。好与三十棒。见在诸佛转大法轮。好与三十棒。未来诸佛当出于世。好与三十棒。诸高德。若要报佛之深恩。当如是学。学则従诸人。不得负辜老僧。珍重。”
上堂云:“先圣道。在有破有居空破空。二幻既除中道不立。若然者。山僧拄杖向什么处着?鱼跃已随流水去。莺啼犹送落花来。珍重。”
上堂云:“拈起拄杖。作靠山猛虎。放下拄杖。如入水蛟龙。靠山猛虎。作么生商量?入水蛟龙。如何话会?若也不知者一窍。拄杖子笑汝去也。”卓拄杖一下。便下座。
上堂云:“若论此事。如洪钟待扣声应长空。如宝镜当轩影临万象。天不能葢,地不能载。贤愚共处其间。圣凡出之不得。山僧与么道。大有人笑去在。他也笑我也笑。谁人知此窍。三十年更笑去在。珍重。”僧问:“一尘才起大地全收。一尘未起时如何?”师云:“李广射落云中雁。”进云:“龙吟雾起虎啸风生也。”师云:“惊得胡儿走似烟。”问:“开口即错。动舌即乖。如何是的?”师云:“摩竭陀国金刚怒。”学云:“离咽喉唇吻。又作么生道?”师云:“验人端的处。下口即知音。”进云:“与么则野花开满地。流水自西东。”师云:“者回放过。后度难逢。”卓拄杖一下。师云:“拈起拄杖。千花竞发。放下拄杖。万树齐凋。不拈不放。一月在天。衲僧当此之时。作么生道?”良久云:“秋燕不闻梁上语。却看鸿雁过长天。珍重。”
上堂云:“击水鱼头痛。穿林宿鸟惊。黄昏不击鼓。日午打三更。诸禅德。既是日午。为甚却打三更?”良久云:“昨见垂杨绿。今逢落叶黄。珍重。”
上堂示众云:“色即是空。非色灭空。我唤者个作拄杖子。你等诸人唤作什么?”乃云:“欲知瀚海路。须是去来人。珍重。”
上堂云:“句中荐得。游子返于故乡。意中荐得。方解事于尊堂。若然者。须是转身吐气始得。若能如是。方解百尺竿头进步。句中无意。意中无句。既能如是。且作么生转身吐气。若也不会。拄杖子为汝吐气去也。”卓拄杖下座。上堂示众云:“拈起拄杖。更无上上。放下拄杖。是何模样。髑髅峰后即不问。汝诸人马觳里藏身一句。作么生道。若道不得。拄杖子道去也。”卓一下。便归方丈。上堂示众。举:“先圣道说法不有亦不无。山僧不可欺贤罔圣。埋没诸人去也。何以如此。也是湖南人卖阛。”便下座。
上堂。举:先百丈禅师示众云:“百丈有三诀。吃茶珍重歇。直下若承当。知君犹未彻。”师拈云:“百丈与么道。美则美矣。善则善矣。虽然如是。即有顺水之波。且无滔天之浪。山僧即不然。琅邪有三诀。渌水青山月。三冬枯木花。九夏寒岩雪。珍重。”
僧问:“把断网宗则不问,通风一句请师宣。”师云:“清风戛地红焰亘天。”学云:“若然者。撒手卧长空。攒眉却回去。”师云:“真师子儿善师子吼。”学人便喝。师卓拄杖一下。学云:“和尚着忙作什么?”师呵呵。
僧问:“昔日忧阗王刻像。葢为佛在忉利天说法。今日施主刻像。未审佛在什么处说法?”师云:“三山锁夜月。”进云:“大众侧聆。学人未晓。”师云:“照破万家门。”进云:“恁么则日出干坤耀。云收山岳青。”师云:“验人端的处。”进云:“早知灯是火。”师云:“直待雨淋头。”师乃举。先圣道:“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下面注云:但莫憎爱洞然明白。”师云:“汝诸人到者里。作么生下得一转语契古人?”良久云:“汝也不着便。我也不着便。两个蒸饼一斗好阛。归堂去。”
僧问:“古人对拄杖子。为什么哭苍天?”师云:“蓬头足。”进云:“苍天苍天。”师云:“瞎汉。放你二十棒。”学云:“诺诺。”师云:“棺木里瞠眼。”僧问:“无言无说犹辱宗风。举唱谈玄埋没宗旨。离此二途。请师别道。”师云:“千年田八百主。”进云:“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师云:“试对众验看。”僧礼拜。师云:“将谓南番舶主。元来此土商人。”师乃云:“内空故无眼耳鼻舌身意。外空故无色声香味触法。不是无。何故。不见石头大师道。然于一一法。依根叶分布。归堂去。”僧问:“客路如天远。候门似海深。琅邪门下如何进道?”师云:“六六三十六。”进云:“学人未晓。乞师再垂方便。”师云:“卧云深处不朝天。”进云:“恁么则云收山岳静。春暖百花荣。”师云:“静处萨婆诃。”
问:“承教有言。诸法従本来。常自寂灭相。学人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时如何?”师云:“贼是小人。智过君子。”进云:“莫言侵早起。更有夜行人。”师云:“此回放过。后度难逢。”卓拄杖一下。师乃云:“上不在天。下不在地。中不在人。若然者。四生六道承何恩力。汝且道着力一句如何道得。若道不得。拄杖子与弥勒释迦。斗打去也。”卓拄杖一下。
△拈古举外道问佛。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世尊据坐。外道云:“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外道去后。阿难白佛:“外道见何道理。赞叹而去?”世尊云:“如世良马见鞭影而行。”师拈云:“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
仰山夜梦。入五百圣堂。为第二座。时有一尊者。起来白槌云:“次当第二座说法。”仰山遂起白槌云:“摩诃衍法。离四句绝百非。谨白。”其五百圣众。各各散去。师拈云:“且道五百圣众散去。是肯他仰山。不肯他仰山?若肯他仰山。又辜负仰山。若不肯仰山。犹如平地上吃交。山僧今日不惜两茎眉毛。与汝诸人注破。摩诃衍法离四句绝百非。你若举似诸方。诸方若与么会。入地狱如箭射。”
举赵州一日与文远论义。斗劣不斗胜。胜者输果子。文远云:“请和尚立义。”州云:“我是一头驴。”文远云:“某甲是驴粪。”赵州云:“将果子来。”师拈云:“赵州大似萧何制律。文远也似萧何制律。”举僧问:“如何是夹山境?”夹山云:“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花落碧岩前。”法眼云:“我二十年作境话会。”师拈云:“且道如今作么生会?”良久云:“上士游山水。中人坐竹林。”
举崔禅上堂云:“出来打出来打。”时有僧出来云:“崔禅聻。”崔禅掷下拄杖。下座。师拈云:“久经行阵者。终不展旗衬。”
举临济示众云:“但有问讯。不亏欠伊。总识得伊来处。与么来者恰似失却。不与么来无绳自缚。一切时中莫乱斟酌。会与不会都来是错。分明与道。一任天下人贬剥。”师拈云:“作么生贬。作么生剥?”良久云:“垂钩四海为钓骊龙。格外玄谈葢寻知已。”喝一喝。
举顺德问僧:“窗外什么声?”僧云:“雨滴声。”顺德云:“众生颠倒迷已逐物。”师拈云:“得即得。大似平地上陷人。”
举鼓山示众:“鼓山门下不得嗽咳。”时有僧出来咳嗽一声。鼓山云:“作什么?”僧云:“伤寒。”山云:“伤寒即得。”师拈云:“雷声甚大。雨点全无。”
举宝寿初开堂日。三圣为请主。便推出一僧问话。其僧才礼拜。宝寿便打。三圣云:“若与么为人,已后瞎却镇州一城人眼在。”宝寿掷下拄杖。便归方丈。师拈云:“不是三圣。争到今日。然虽如此。错会者多。”
举岩头问德山云:“是凡是圣?”德山便喝。岩头礼拜。后洞山闻云:“若不是奯公。大难承当。”岩头云:“洞山老人错下名言。我当时一手抬一手搦。”师拈云:“岩头无人问着。不妨奇特。才被洞山脑后一锥。直得瓦解冰消。”
举兴化道:“此一炷香。拟欲承嗣三圣。三圣与我太孤。拟欲承嗣大觉。大觉与我太赊。此一炷香。不如承嗣临济先师。”师拈云:“且道因甚承嗣临济?”良久云:“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莫献诗。”
举僧问疏山:“如何是法身?”疏山云:“枯桩。”僧云:“如何是法身向上事?”山云:“非枯桩。”僧云:“法身还遍一切处也无?”山云:“遍。”僧云:“净瓶内还有也无?”山云:“无。”僧云:“大好遍。”山便打。又僧问曹山云:“满月弯弓时如何?”师云:“善射不中的。”学云:“为什么不中的?”师云:“左来左中。右来右中。”学云:“大好不中的。”师便打。又僧问云居:“明镜当台如何?”师云:“不鉴照。”学云:“为什么不鉴照?”师云:“胡来胡现汉来汉现。”学云:“大好不鉴照。”师便打。师拈云:“一转语。宾家有道理。主家无道理。一转语。主家有道理。宾家无道理。一转语。宾主俱无道理。若也拣得出。鼻孔在琅琊手里。若也拣不出。一任草鞋里孛跳。”
举僧问洞山初和尚:“如何是道?”山云:“卓。”学云:“拟向如何?”山云:“失卓。”后僧持此语问彻和尚:“未审洞山意旨如何?”彻云:“虎斗龙伤。”师拈云:“金乌藏海岸。玉兔离青霄。”
举百丈一日升堂。大众集定。以拄杖一时趁下法堂。却召大众。大众回首。乃云:“月似弯弓。少雨多风。”师拈云:“若入洪波里。须是弄潮人。”
举云门云:“释迦老子初生下时。目顾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吃却。图得天下太平。”师拈云:“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即名为报佛恩。”举曹山云:“莫行心处路。不豹本来衣。何须更与么。切忌未生时。”师拈云:“不伤物义一句作么生道?”良久云:“庭前翠竹禅人种。岭上青松野客栽。”举闲禅师示众云:“不生想念本来无体。大用现前不说时节。”后临迁化时。问侍者云:“坐去者谁?”侍者云:“僧伽。”又云:“立去者谁?”侍者云:“僧会。”闲禅乃周行七步。垂手而终。师拈云:“生既如是。死亦如然。”举赵州行脚时。到一乡院经旬日。临去乃辞院主。院主云:“何往?”赵州云:“台山礼拜文殊去。”院主云:“某甲有颂相送。”云:“何处青山不道场。遥须策杖礼清凉。云中纵有金毛现。正眼观时非吉祥。”赵州乃问:“作么生是正眼。”院主无语。师拈云:“啼得血流无用处。”
举米仓与宝寿。同赴州主斋次。州主令客司传语。请二人长老谈论佛法。宝寿云:“请师兄长老答话。”米仓便喝。宝寿云:“未曾奉问,喝个什么?”米仓云:“犹久少在?”宝寿却与一喝。师拈云:“大似点火夜行。”
举临济上堂云:“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従汝等面门出入。未证据者看。”时有僧出问:“如何是无位真人?”临济下禅床搊住。其僧拟议。济乃托开云:“无位真人是什么干屎橛。”便归方丈。师拈云:“临济可谓冰凌上度过九鞠。剑刃上拾得全身。”
举百丈开田次问黄檗:“运庠黎开田不易。”檗云:“众僧作务。”百丈云:“有烦道用。”檗云:“争敢辞劳。”百丈云:“开得多少田也?”檗乃将锄头筑地三下。百丈便喝。黄檗掩耳便出。师拈云:“百丈一喝。可谓垂丝于万丈潭中。黄檗掩耳。独耸于千峰之上。”
举云居上堂云:“譬如人将三十贯钱。买得一只猎狗。只解寻得有晨迹。忽遇羚羊挂角时。莫道晨迹。气息也觅不着。”时有僧出便问:“羚羊挂角时如何?”云居云:“六六三十六。”僧无语。云居云:“会么?”僧云:“不会。”居云:“不见道绝晨迹。”师拈云:“云居与么称提。大似八尺布衫丈二袖。”
举赵州到茱萸处。执杖子于法堂上。従东边过西边。茱萸便问:“作什么?”州云:“探水。”茱萸云:“我者里一滴也无。探个什么?”赵州靠了杖子便出去。师拈云:“世乱奴欺主。年衰鬼弄人。”
举僧问药山:“平田浅草尘鹿成群。如何射得尘中主?”山云:“看箭。”僧便作倒势。山云:“拖出者死尸着。”僧孛跳便出。山云:“捏泥丸汉。有什么限?”师拈云:“贼出关门。家中叫屈。”
举干峰上堂云:“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着落在第二。”云门在座下。出来云:“昨日一人新到。従天台来。却往南岳去也。”干峰下座搊住云:“维那来日不得普请。”便托开归方丈。师拈云:“路遥知马力。岁久见人心。”举赵州闻俗行者勘僧云:“我有十贯钱。若有人下得一转语。即舍此钱。”前后有人下语。并不契。赵州遂往行者家。行者云:“若下得一转语。即舍其钱。”赵州戴笠子便行。师拈云:“武帝求仙不得仙。王乔端坐却升天。”举岩头为渡子时。凡见人来。举棹示之。忽有一婆子。抱一孩子来。问云:“呈桡舞棹即不问,且道婆手中孩儿甚处得来。”岩头便打。婆云:“婆生七子不遇知音。只者一个也不消得。”便抛向水中。师拈云:“欺敌者亡。”
举百丈见赵州来参。百丈云:“甚么处来?”州云:“南泉来。”丈云:“南泉近日有何言句示徒?”州云:“今时人直教悄然去。”百丈云:“悄然且致。茫然一句作么生道?”州近前三步。百丈咄之。州作缩头势。百丈云:“大好悄然。”赵州拂袖便出去。师拈云:“赵州老人。向师子窟中换得牙爪。”举小乘毗沙论。有一聚落。毒龙所居。时有五百尊者。往彼降他不得。后有一尊者。弹指一下。其龙即降。师拈云:“若据教乘。自有科判。琅琊者里即不然。只者弹指。也不消得。然虽如是。且莫困鱼止擗。病鸟栖芦。”
与仰山参岩头。岩头才见竖起拂子。仰山便展坐具。岩头放下拂子。仰山收坐具。岩头云:“我不重你放。即重你收。”师拈云:“岩头与么道。错批判者多。仰山出去。切不得粗心。”
举黄檗见僧来乃云:“诸方老宿。尽在我拄杖头上。”僧便礼拜。僧后到大树处举前话。大树云:“黄檗与么道。曾梦见诸方也未?”其僧却回举似黄檗。黄檗云:“我者话已行遍天下。”师拈云:“大树与么道。大似有眼如盲。黄檗一条拄杖。天下人咬嚼不碎。”
举临济上堂。有僧出礼拜。济便喝。僧云:“老和尚莫探头好。”济云:“你道落在什么处?”僧便喝。又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济便喝。僧礼拜。济云:“你道好喝也无?”僧云:“草贼大败。”济云:“过在什么处?”僧云:“再犯不容。”临济乃云:“要会临济宾主句。请问取适来问话二禅客。”师拈云:“真金须入火。”
举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师拈云:“先圣可谓诚实之言。然虽如是。错会者如麻似粟。”举僧问石霜:“咫尺之间为什么不睹师颜?”霜云:“我遍界不曾藏。”僧又到雪峰处。”问云:“遍界不曾藏。意旨如何?”峰云:“什么处不是石霜?”师拈云:“雪峰虽有利人之心。且无出人之眼。石霜虽有出人之眼。未知向上一窍。”举《净名经》云:“诸菩萨各各说不二法门。于是文殊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法是菩萨入不二法门。维摩默然。文殊赞言。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为真入不二法门。”师拈云:“文殊与么赞叹。也是灼卜听虚声。维摩默然。切不得钻龟打瓦。”
举圆明云:“瘥病不假驴驼药。”三角云:“瘥病须假驴驼药。”师拈云:“圆明可谓小慈妨于大慈。三角贪他一斗米。失却半年粮。”举僧问同安:“如何是向去底人?”安云:“寒蝉抱枯木。哭尽不回头。”又问:“如何是却来底人?”安云:“火里芦花秀。锋春恰似秋。”又问:“如何是不来不去底人?”安云:“石羊遇石虎。相逢早晚休。”师拈云:“古人虽解箭穿鸿雁。要且不解绕树射猿。”举僧问白兆:“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云:“自小不曾历他家门户。”僧云:“与么则竺干的子白兆儿孙。”师云:“承言者丧。滞句者迷。”师拈云:“巧人须得巧人佐。拙人须得拙人扶。”
举僧问风穴:“宝塔元无缝。金门即日开时如何?”穴云:“智积佐来空合掌。天王捧出不知音。”“如何是塔中人?”穴云:“萎花风扫去。香水雨飘来。”师拈云:“风穴若无后语。大似纪信诈降。”
举大般若经云:“善现问舍利弗云:以何为佛眼?舍利答云:以性空为佛眼。善现叹云:善哉善哉。従上诸佛皆以性空为佛眼。従佛口生。従法化生。”师拈云:“望天不见天。觑地不见地。”
举教中道。“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师拈云:“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举肇法师云:“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师拈云:“肇法师与么道。也是平地上陷人。山僧者里即不然。岩前渌水岭上白云。”
举无着到五台文殊处吃茶次。文殊提起琥珀盏子。问云:“南方还有这个么?”无着云:“无。”文殊云:“寻常将什么吃茶?”无着便休去。师拈云:“若也是去。可谓虎口里夺餐。若也非去。移舟看水势。举棹别波澜。”
举石霜在沩山会下作米头。一日筛米次。沩山云:“施主物不要抛撒。”石霜云:“不抛撒。”沩山于地上拈得一粒米云:“汝道不抛撒。者个是什么?”石霜无语。沩山云:“莫欺者一粒。百千粒尽従者一粒生。”石霜云:“百千粒従者一粒生。未审者一粒従什么处生?”沩山呵呵大笑。便归方丈。至晚上堂云:“大众。米里有虫。”师拈云:“沩山一粒米。弹破衲僧牙。”
举僧问宝寿:“万境来侵时如何?”宝寿云:“莫管他。”僧礼拜。寿云:“莫动着。动着即打折你驴腰。”师拈云:“若无遣蛇手。误煞世间人。”
举泰首座到洞山处。洞山晚间排果子管顾他。洞山便问云:“首座。有一物上拄天。下拄地。黑如漆。常在动用中。动用中收不得。且道过在什么处?”首座云:“过在动用中。”洞山唤侍者:“收却果子床。不得果子吃。”师拈云:“若不是洞山老人能辨得。虽然如此。洞山老人。犹欠一着在。”
举水潦参马大师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被马大师一踏踏倒。起来拍手呵呵大笑。当下大悟。便承嗣马大师。住后有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水潦云:“自従马师一踏后。直至如今笑不休。”师拈云:“大众你道。水潦还曾悟也未?”举庞居士问马大师:“不昧本来身。请师高着眼。”马大师直下觑。居士云:“一等没弦琴。唯师弹得妙。”马大师直上看。居士便礼拜。马大师便归方丈。居士随后入方丈内云:“弄巧得拙。”师拈云:“一夜作窃。不觉天晓。”
举南院见僧来。竖起拂子。僧云:“败阙。”南院放下拂子。僧云:“犹有者个在。”南院便休。师拈云:“狂狗趁块。师子咬人。”举南泉示众云:“道非物外。物外非道。”时有赵州出来便问:“如何是物外道?”南泉便打。赵州接住拄杖云:“和尚莫打某甲。已后错打人去在。”南泉云:“龙蛇易辩。衲子难谩。”乃掷下拄杖。便归方丈。师拈云:“不见道。酒逢知已饮。诗向会人吟。”
举顺德问僧:“近离什么处?”僧云:“三峰。”德云:“夏在什么处?”僧云:“五峰。”德云:“放你三十棒。”僧云:“未审某甲过在什么处?”德云:“为你出一丛林入一丛林。”师拈云:“割菜篪子。”
举僧问广德:“如何是佛?”德云:“画戟门开见型仙。”僧驰此语。至州中悟空处便问:“画戟门开见坠仙。意旨如何?”空云:“直饶亲见释迦来。智者咸云不是佛。”广德后闻遥望城中礼拜云:“悟空古佛。岂止羊二十口。”师拈云:“广德脑后添钉。悟空眼中拔楔。虽然善顺机宜。敢保他家未彻。”
举雪峰与玄沙行次。峰指一片地云:“好造无缝塔。”玄沙云:“高多少?”雪峰看上又看下。玄沙云:“人天福报即不无。若是灵山受记。未梦见在。”峰云:“你作么生?”玄沙敲轿子云:“舁舁。”师拈云:“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举桐峰庵主,有一老人参。庵主问:“従什么处来?”老人不对。主云:“善能对机善能对机。”老人遂拈一枝草示庵主。庵主便喝。老人礼拜。庵主便归庵。老人随后看庵主云:“与么疑煞天下人在。”师拈云:“不见道,当断不断,反遭其乱。”

典籍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3 城市造句词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29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合作/投诉联系QQ:1553292129